(圖片來源:若水數位評價製作)
企業的「多元、平等、共融(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簡稱DEI)」政策已經逐漸成為部分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之一,這些理念在推動企業內部文化和提升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延伸閱讀:企業永續:DEI多元共融,幫助企業反思人才永續)。然而,隨著DEI的推行逐漸深入,反對這些政策的聲音也開始興起,質疑其「實際效益」及其「對企業經營運作」的影響,這些反對聲浪亦對企業如何平衡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三大面向帶來了新的挑戰。本篇將從ESG的視角出發,探討反DEI趨勢所引發的爭議,並深入分析其對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的潛在影響。
釐清DEI的核心價值與反DEI的主要論點
DEI強調尊重個體差異,創造公平的機會,並建立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感到被接納和重視的環境。這些理念對企業創新、員工協作和永續發展具有正向推動作用。然而,近年來,DEI的實施引發了不同的觀點與質疑,反對的聲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平等」的理解差異:
DEI強調的平等常被解讀為追求結果均等,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個人能力和努力的差異,甚至可能導致不公平的資源分配。
2. 「逆向歧視」的擔憂:
為促進特定群體代表性,DEI政策可能導致對其他群體的負面影響,這被一些反對者視為逆向歧視。
3. 過度強調「群體身份」的疑慮:
DEI政策若過度重視員工的群體身份(例如性別、種族等),可能會在選才過程中忽視個人的能力,從而反而強化群體差異。
4. 對「企業效率」的質疑:
過度強調DEI政策可能會分散企業對核心業務的關注,甚至影響其經營運作效率和最終績效。
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觀點比較
在釐清了DEI的核心價值及反對者的主要論點後,我們可以更具體地對比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觀點(表一)。支持者認為,DEI政策有助於提升社會責任感、促進創新,並讓企業更具競爭力;他們強調,推動DEI能夠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工作環境,這不僅能吸引和保留多樣化的人才,還能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進而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然而,反對者則擔心,過度強調平等與包容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運作效率,並質疑這樣的政策是否可行。他們認為,過度關注群體身份的代表性,可能忽視員工的個人能力,甚至導致資源分配不均,進而影響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
從ESG的「社會」面向分析反DEI的案例與潛在影響
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三個面向環環相扣。在這其中,「社會」面向尤其關注企業如何與其利害關係人互動,以及如何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在理解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觀點後,最後以ESG的「社會」面向切入,來看反DEI可能對企業的「社會」面向帶來的影響:
結語
在全球反DEI聲浪漸起的當下,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更應堅守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承諾,並將多元、平等、共融的原則視為提升韌性與競爭力的關鍵策略。這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吸引多元人才、強化品牌聲譽,並在變局中穩健前行的基石,最終方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取得持續成功,並為更公平、包容的社會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