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可謂今年最受世人矚目的氣候峰會之一。這場峰會討論到關於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並且發表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這份協議有三大重點:
關於第二點對於煤炭使用的限制,各國最後同意「逐步減少」而不是「逐步淘汰」煤炭,一部分人對此表示失望,但仍有部分人士將此視為勝利。然而,在同意逐步減少煤炭之後,各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煤炭以及綠電之間的過渡期進行轉換。
<圖一> 目前裝置容量以及政策走向;資料來源:台電、若水鑑價整理
在討論到轉換成綠能的過程中,天然氣以及核電常常被拿出來大量討論,台灣政策目前押寶天然氣,希望將目前燃氣35.8%、燃煤29.5%的占比於2025年分別提升至50%及30%,以減低碳排放。
<圖二> 全生命週期平均產生一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資料來源:成大能源教育資源中心
根據成大能源教育資源中心的資料指出,平均一度燃氣發電會產生490g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核能會產生12g的碳排放,雖然相差懸殊,但相比於燃煤都有達到降低碳排放的功效。
法國是全世界核能發電占比最高的國家,有70%來自於核電,為歐盟極具話語權的國家之一,且法國政府稱,沒有核電,歐盟就無法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根據天下雜誌報導歐盟外交官透露,法國通過幕後談判說服歐盟多數國家,接受核能成為歐盟「可持續能源分類標準」的一部分。因在2021年初,歐盟顧問群對於核能是否算綠能有分岐,認為核能發電之碳排放量雖低,但核廢料對環境衝擊的程度仍需更多分析,於是便請旗下的聯合研究中心提出相關報告,而該報告指出:「關於核電會比其他發電方式更有害人體或環境的說法,經分析後並無任何科學佐證。」該報告同時也指出將核廢料儲存於深層的地質結構應屬「適宜與安全」。
歐盟將在數周後公佈的「可持續能源分類標準」,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如果核能在未來被列為「可持續」,代表對金融市場投資ESG項目開啟了核能發電的選項。除此之外,法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等8個國家也呼籲歐盟委員會,「綠色」產業應不僅包括核電站及核廢料存儲設施,還應包括天然氣發電廠。但法國環境部同時也強調,天然氣發電廠只應限制在2030年前的過渡期,並且只有最高效的燃氣發電廠才能享有這一待遇。
台灣在進行ESG評級的過程裡也必須參考世界的意見,金管會表示年底前會發布一份「永續金融分類」,協助對永續金融商品、永續投資或永續資產建立一套判斷標準,該分類是否會將天然氣發電以及核能發電納入碳排放的加分項目,相信與歐盟即將公布的「可持續能源分類標準」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無論如何,「永續」都是大勢所趨,台灣的能源轉型還有好多路要走,如何跟上時代趨勢,將是未來執政者的一大課題。
參考資料:
世界核協會、能源教育資源中心、台灣電力公司、行政院環保署、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Newtalk新聞、勤業眾信、天下雜誌、今周刊、INSIDE、
CNBC、BBC、Financial Times、Hunton Andrews Ku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