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意識的抬頭下,電動車成為未來主流車型的趨勢已然成形。以台灣為例,目前電動化車款銷售數由已由2017年的10,209輛,成長為2021年的68,018輛,占整體新車銷售比重突破15%,均創歷年新高。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2040年全球電動車更將突破5億台的銷量,反映出電動車是市場的巨大成長潛力。全球目前已有超過20個國家制定於2025-2050年間達成汽車電器化與燃油車禁售的相關計畫,其中歐美國家等電動車銷量較高的國家更是針對車廠制定嚴格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法規,無法達到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車商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面臨巨額罰款,也促使汽車廠商積極尋求轉型。
除了法規的制定,各國政府也積極推動電動車相關的補助措施,包括購車補助、設置充電樁等。以美國為例,拜登政府為了推廣電動車,預計將在全美範圍內設置50萬的電動車充電站,並提供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7,500元的稅務補貼等。而台灣方面,雖然政府目前暫緩執行禁售燃油車的政策目標,但仍持續發展電動車的相關基礎建設,經濟部於2021年推動「公共充電樁建置」計畫,目標於2025年在全台建置7,200個慢充、600個快充充電樁,預計能提供整體充電需求量的40%至60%。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率不斷提升,電池續航力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目前電動車產業現有的充電技術主要有兩大模式,一種是充電模式,又可以區分為使用一般家用插頭的慢充,以及使用DC直流電的快充。慢充要耗時3-6小時才能充滿充飽,但充電規格通用,而快充雖然可以在30分鐘內提供60%以上的電力補充,特斯拉主推的超級快充更是宣稱能在充電5分鐘後提供最長100公里的續航能力,但不同廠牌間的快充站卻無法通用。根據經濟部統計,全台灣目前設置的快充及慢充規格公共充電樁共有2,944個,包含2,735個慢充與209個快充。其中台北市、新北市與台中市分別擁有超過170座的公共充電樁。
<圖片來源:Tesla>
第二種則是類似於電動機車採用的換電模式,與充電模式相比,換電站的佔地面積更小,並且換電站的設計有利於建設分佈式的換電網絡,單位面積的服務能力更高,能夠有效解決駕駛者的里程焦慮,提升使用體驗,除此之外,換電模式也能夠解決電池壽命和車輛保值率的變動問題,原因在於車輛在使用快充時大量電流會使電池內的鉛物質脫落,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電池容量降低,換電模式不僅有利於電池壽命和安全,換電站也能夠透過雲端計算系統的預測和調配,來延長車輛電池壽命,減緩電池衰減速度。然而換電站的建置成本高昂,若是為了提高消費者體驗,要求特定區域內的換電站密度達到一定數量,對電動車廠來說將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也無法保證車主能拿到充滿電的電池。
儘管目前電動車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但現階段充電標準仍處於發展初期,沒有統一的標準。充電與換電各有其優缺點,然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根據市場需求統一電動車的充電模式才是最便利,同時也是避免資源浪費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