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k)
根據文化內容策進院之統計資料,台灣之電視產業於2015年至2018年間之產值在新台幣1,400億元附近震盪,並在後疫情時代2020年至2022年以8.68%的CAGR高速成長。眾所皆知的是,這樣的成長性是串流平台(OTT)普及所帶來的效益,除了收看的便利性提高了收視率外,還有哪些要素是OTT平台普及之所以能提高單一影集價值、進而帶動整體電視產業的關鍵原因呢?本文將從評價的角度分析其緣由。
(圖一、電視產業產值;圖片來源:若水數位評價製圖)
電視產業鏈的新角色
以影集製作為例,台灣的傳統電視產業鏈主要可分為影集製作商、電視頻道商及頻道代理商,最後透過系統業者(又稱有線電視、第四台)播送予閱聽人,然而,在每一層廠商都需分潤的情況下,產業鏈越長代表上游的影集製作商最後能取得的利潤越低,無法提升獲利使得影集製作商的拍攝預算受到限制,低廉的拍攝成本最終也使得產出的影集品質相對有限。
而OTT的普及為電視產業鏈注入了一滴活水,打破過往層層分潤的機制,影集製作商可直接將影集授權予OTT平台,透過獨家授權提高授權收入,即便不是獨家授權也能透過多管道播映的方式提高獲利。可預期的利潤提高,使得影集製作商有更多預算投入影集製作,進而推升作品的品質。
(圖二、電視產業鏈的變化;圖片來源:若水數位評價製圖)
影響影集價值的關鍵因素
根據中華民國剪輯協會的調查資料,在2018年以前,每集600萬的製作費已是台劇成本的高標,而在OTT普及的現在,每集的製作成本超過1,000萬則成為常態,可見利潤提升所帶來的正面效益。而讓台劇利潤能夠提升的關鍵因素,就是OTT的普及讓上下游之間的距離明顯縮短,改變了台劇的獲利模式,假如今天OTT平台仍續透過層層轉介才能將內容推播至觀眾眼前,那對於台劇價值提升的幫助就相對有限。
影集與評價
評價主要的三個方法為市場法、收益法及成本法,從市場法來看,整體產業的價值提升將使得未來單一影集價值水漲船高,就好比AI的趨勢使得AI類股有較高的本益比;從收益法來看,影集的未來收益即為影集價值,當預期未來影集的收益更高,影集價值固然能相應提升,獲利模式的改變也大幅減少了預估的不確定性;而從成本法來看,製作成本將反映影集最基本應有的價值,因此製作成本的提高奠定了影集的價值基礎。
在影集製作費提升及獲利提升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上市櫃公司紛紛加入影集製作的投資,為符合國際會計準則對於財務報表應以公允價值入帳的相關規定,上市櫃公司對於影集投資合約之評價需求也隨之提升,而合理的影集價值評估將能使其價值正確反映在財務報表中。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文化部文化統計、 TAICCA 文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