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若水數位評價拍攝)
自從疫情進入了尾聲,世界各地的音樂活動便開始復甦起來,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公布的《全球音樂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音樂市場產值增長了10.2%,產值高達286億美元,其中現場演出的營收相較2022年也有9.5%的成長幅度。而臺灣除了本土表演者外,疫情過後的這兩年可以看到許多重量級明星都來臺演出,眾多的演唱會除了能滿足樂迷們外,也可以帶來相當驚人的市場。
臺灣現場演出產業發展
根據文策院2023年公布的《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2022年臺灣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營業額達342億元,而流行音樂表演為該年度成長幅度最大的項目,有著119%的成長率,營業額達到1.2億新臺幣;根據流行音樂場館的售票狀況統計,2022年總共舉辦了5,446場演出活動,相較往年有所增加,票價也有著明顯的成長,華語歌手演出的最低票價從2021年的462元提高至2022年的656元,非華語歌手的最低票價更是從2020年的860元上升至2022年的2,043元(2021年因疫情因素無相關統計資料),流行音樂現場演出的蓬勃發展,使產業呈現了成長的趨勢。
(圖一、臺灣現場演出票價統計;圖片來源:2022-2023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III:流行音樂、廣播(含podcast)產業)
為什麼現場演出的產業有如此成長呢,以下整理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 串流平臺的發展: 串流平臺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臺的強勁發展使得現在人們接觸音樂的管道更多元且更方便,搭配上演算法的運作,用戶可以接觸更多歌曲及歌手,自然更有機會聽到喜歡的音樂進而去參與現場活動,成了推動現場音樂演出需求的主因之一。
- 消費行為的改變: 對於現代人而言,相較過往刻苦存錢的生活型態,現在多的是追求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快感,支付娛樂相關費用的意願提高,在消費者的偏好大幅轉變下,娛樂活動的需求自然會增加,而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票價逐年上漲,但消費者仍會買單的原因,同時也衍伸出「玩樂通膨Funflation」一詞,意指消費者在娛樂活動上花費增加的現象。
- 社群媒體的使用: 根據調查有60%參加過現場音樂活動的人是從社群媒體上得知演出的訊息,這也顯現出了社群媒體對於音樂產業的重要性,不論是表演者或是音樂活動場館等都在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及放上演出的精華片段或應援場面,建立與粉絲們的連結,也更好的推廣相關資訊,讓社群媒體用戶也有可能被推播到相關訊息,對表演者或活動產生興趣,故社群媒體對於音樂活動的推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便利性的提升: 就購票而言,隨著售票平臺的發展,大多時候購票只要進入網站搶票就可以,不用像過往想看熱門演唱會還需要連夜在超商機臺排隊等候,大幅降低了購票時間成本。現在也有許多活動採用電子票券,參與活動的民眾不用提前將票印出並且在演唱會前都要好好保管,而是帶著手機掃QR Code即可進入會場,便利性大幅增加;而當臨時有事情無法出席活動時,許多Facebook社團都可以加入並且轉讓票券給其他有需要的人,或是現在也有許多轉讓票券的平臺,如全球最大的票券轉讓平臺「Viagogo」或臺灣最具知名度的「go票亮」等,解決無法到場卻不能退票的窘況。
演唱會的附加價值
演唱會所能提供的價值絕對不止於門票收入及周邊商品販賣等直接經濟,為當地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效果更是重要,粉絲參加演唱會為當地創造了餐飲、交通及住宿等額外商機,帶動相關行業的成長,以去年(2023年)舉辦117場演唱會的高雄為例,總共吸引了139萬人潮,配合高雄市政府推動「加食延暢」和夜市優惠券等活動,利用門票兌換優惠等,大力刺激當地經濟行為,將演唱會的價值延續,整年度創造了45億元的產值,可見演唱會所帶來的觀光效果顯著。對觀光業者而言也多了主動合作創造收入的機會,例如臺南知名音樂祭「浪人祭」就與旅館業者合作,販售內含住宿及門票的組合套票、雄獅旅遊也有推出前往日本「富士搖滾Fuji Rock Festival」的旅遊套票,內容除了門票外也包括了機票、住宿、保險等,大幅降低樂迷前去參與的麻煩程度,也為自己創造收入。
除了最主要的觀光效益外,隨著演唱會舉辦數量增加,場館方的租金收入會提高,同時在會場內販售的酒水也是一筆額外收入,另外場館為了吸引表演者在自己的場地表演,也以提升設備品質或是提供租金優惠等方式吸引合作;而舉辦演唱會在人力資源方面也能創造大量的需求,不論是引導人員、票務人員或是維安人員等都會有臨時的工作機會;另外廣告收入也是演唱會經濟的一環,品牌廣告商可以與表演者或活動主辦方談贊助合作推銷自身產品,也能減輕表演者的成本負擔。
(圖二、2023年浪人祭表演現場;圖片來源:若水數位評價拍攝)
現場演出的未來與挑戰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虛擬線上演唱會也成了粉絲們討論的話題,熱門表演常常是開賣即秒殺並且一票難求,對於搶不到票又想觀看演出的樂迷們而言,線上演唱會或許也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在家輕鬆地戴上耳機,甚至是戴上VR等沉浸式裝置,在表演結束後也能更便利的將表演片段截取與上傳,讓更多樂迷看得到演出;當然,這種形式要如何與串流平臺上的音樂做出明顯的區隔也會是一大問題,畢竟串流平臺上的音質肯定比直播來的優秀,而在線上演唱會無法與現場觀眾交流的情況下,現場演出看點之一的互動性也將大幅下降,且現場演出的氛圍也是線上觀看難以模擬的,例如周遭粉絲們的應援、大合唱等,在線上演出中是無法感受的。最後就是收費的問題,線上演出若採免費形式,對於表演者來說沒有門票收入又會是一大負擔,若採收費形式則如何防範盜播盜錄等又將會是一大難題,雖然科技進步,但對於線上演唱會而言仍有許多無法被科技解決的問題。
此外臺灣的現場演出產業也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與解決:
- 黃牛氾濫: 臺灣售票生態系一大問題就是黃牛票氾濫,熱門演出往往被黃牛們以代購費、服務費等名義加價販售,雖然這也屬於自由市場機制,但多數黃牛以機器人掃票等不當方式加劇本就供不應求的狀況,並以此牟利,讓樂迷不僅搶票不易,還得用高價購買票券,儘管在2023年05月通過修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大動作打擊黃牛的「加價轉售」以及「不正當方式取得票券」行為,但效果仍有限,目前Facebook二手票券轉讓社團上類似的加價購票行為依舊層出不窮。
- 詐騙猖獗: 購票詐騙也是現在面臨的問題之一,許多詐騙集團利用樂迷渴求票的心態,詐騙金錢或以假票交易,樂迷在票券轉讓過程中沒有受到第三方或官方的保障,也無法辨認票券真偽,就出現容易受騙的情形。
- 地狹人稠: 由於臺灣人口密度高,能夠容納大量人數的場館不易建設,導致場館數量有限,大型演唱會的需求難以滿足,在活動安排上就會有激烈的競爭,可能會有檔期無法對上導致表演者無法安排的問題。
- 噪音問題: 對於場館周遭的住戶而言,噪音問題對於生活品質將是一大干擾,例如小巨蛋為維護周遭住戶就有公告震動係數不得超過60dB(分貝),且二、三樓座位區不得站立或跺腳,但對於演出者及樂迷而言就會有點受限,無法盡情地享受音樂而減少體驗,解決噪音問題就會是場館的一大課題。
結論
雖然臺灣的現場演出市場有明顯的成長,而且能為地方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活動,但現在依舊有許多待被解決的問題,如何吸引更多表演者及樂迷以及改善整體環境就將會是未來發展的目標。
延伸閱讀: